课程对象:
0-14岁特殊儿童 学龄期儿童
课程设置:音乐律动、音乐剧、音乐舞蹈、学习成效等。
每日8:30—17:30上课 (1小时/节)
一节课开班人数:4~6人
联系方式:于老师 13770667040
(亦可微信搜索手机号,添加好友了解详情)
课程目的
音乐治疗老师使用简单的乐器,如串铃,皮鼓,拨浪鼓等来启发孩子的思维,提高孩子的主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,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肢体协调能力 。在上课的时候,孩子耳朵接受音乐旋律,眼睛要关注、嘴巴要跟随音乐哼唱、身体自由的律动,这种一边唱一边最动作的学习方法,提高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注意力,也提高了孩子的各感官的肢体协调能力。配合简单乐器的使用,使孩子们爱上音乐。启发孩子从个体化到团体化,以乐器带领孩子们成长,启蒙他们零起点开始学习。
一.音乐律动
1.通过律动,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,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。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,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律动,使学习音乐充满乐趣。
2.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,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,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。
3.提高孩子的情感 体验。跟随音乐自由律动,孩子一看就会,不给孩子施加压力,这样孩子就没有压力,提高孩子的主动性,使情绪得到改善。
4.在置身于“玩”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,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,在“玩”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。
二.音乐剧
手偶剧
音乐老师利用故事情节中的变化,编辑成剧情,利用手偶剧中的剧情和情节,使孩子得到逻辑思维的提高,启发孩子在手偶剧中的表现方式和情感,提高孩子的对同伴的关注与认可。
音乐故事
音乐老师使用故事绘本,引用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来表达剧情,启发孩子对事物的理解与关注,提高孩子的思维切换能力。让孩子们融入到故事当中,体验故事情节,提高孩子的对外界事物的认可,感受音乐故事带来的无限乐趣。
三.音乐舞蹈
1.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主动性的关键期,这个时期让孩子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做各种各样的动作,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。这时如果充分培养孩子这一时期的特点,可以开发孩子的思维逻辑。
2.简单的舞蹈动作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反应能力,在舞蹈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音乐,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孩子的多方面机能,提高孩子的主动性。
四.学习成效
1.用音乐改善孩子们的注意力,启发他们自身对音乐的兴趣,疏通不良的情绪,调节孩子的心情,改变认知理解,提升孩子们身体的协调性,最终达到治疗目的,使他们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。
2.幼儿时期正好是学习适应的现代社会的好机会,每一个小孩子都应该融入社会当中去,引导孩子去正确的认识社会与人际交往,学习如何改变自己,适应社会,与他人和睦相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