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唱五官
进行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,针对功能较弱的一些孩子。自闭症孩子非常喜欢音乐,并且在听音乐时会模仿一些动作,而且伴随注意力比较集中。基于以上这些特点我设置了唱五官这个游戏,让孩子在儿歌中指认自己的五官。
歌词改自《找朋友》,过程是:找呀找呀找朋友,我的眼睛在哪里?(出示眼睛的卡片给孩子看),在这里呀,在这里,(放下卡片,指自己的眼睛)我的眼睛在这里。……
目标是:建立模仿意识,认识自己的五官,愉悦儿童的身心,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里学到一些东西。
(二)抓小鱼
这是小朋友之间的进行互动的集体游戏,针对功能较高的并且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孩子。自闭症孩子喜欢圆圆的、能转的东西。这个游戏就根据这个特点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圈转一转,圈中间站一个小朋友,拉成圈的小朋友要唱儿歌:“小鱼小鱼哪里游?小鱼小鱼水里游,小鱼小鱼你想出来吗?我想出去玩一玩。你想出来并不容易,一,二,三,收网喽!”在数数的时候,站在圈中间的孩子要快速的逃到圈外,这样就算赢了。而圈外的小朋友往中间挤,尽量不让圈内的小朋友逃出来。
目标:关注圈内的小朋友,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。
(三)翻饼
双人游戏,针对年龄较大的有语言的自闭症儿童。
过程是: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开始左右摆动,念儿歌:翻饼,烙饼,一个锅里俩饼。翻几下(一个小朋友问),翻一下(另一个小朋友回答),然后两个小朋友从一侧的手臂下钻过去两遍。
目标:肢体接触,两个小朋友之间的互动,两个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以及对数的理解和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,也便于训练者较容易控制场景。
(四)猜我看的是什么
目的:较远距离的眼神追踪。难度:中级。
活动要点:
1)在日常生活中找机会中穿插进行,每回进行五六次即可,在孩子不耐烦之前即时打住。
2)调动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,动作和语气显得另类或搞笑效果会更好。
我通常是趁孩子情绪好的时候,声调夸张的:“小小,你猜我看的是什么呢?”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没有转过来,我就主动凑到他面前盯着他的眼睛看,并一直延长声调:“我看的是——”。开始小小很疑惑,会看我一下然后身体转动角度,我就跟着他转动,仍然盯着他看。几次转动后我用手点了点他的鼻尖,他一下就笑了:“是我!”我马上夸奖他聪明。
3)增加孩子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,提高孩子的参与度:初期孩子能力不足,不要太在意结果,只要孩子在关注在配合就已经很好了。的方法是,在孩子猜错时马上把自己的眼神移到孩子猜的物体上,并大声给予鼓励和强化。
4)辅助必不可少:活动初期要伴随着很大的身体或头部转动,必要时把食指放在两眼中间指示方向。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,逐步减少提示和辅助。
4)增加对比性:如我看的是沙发,而小小猜成了地板,我的眼神就会在沙发和地板之间来回移动,增加对比性,看着沙发的时候提示“沙发”,看着地板的时候提示“地板”。
5)目标物体:家具:如沙发、、电视、空调、茶几等,房屋结构:地板、天花板、墙、窗户、门等,家庭成员。
6)孩子能力提高后可增加视线的不确定性:发出口令“我看的是——”后尾音尽量延长,眼神在不同物体上移动,或故意眼神诡异摇头晃脑的,让孩子能够进行眼神追视,然后突然定住在某一个物体上,同时口令停止。
(五)大小声游戏
两人或两人以上都可以玩。一人当老师,其他人当学生。老师随意说什么,学生都要跟着说,但必须和老师声音大小相反。老师大声,学生就要小声,老师小声,学生就要大声。
这个游戏可以很好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声音大小的调控能力。
(六)翻翻乐
选取成对的片8-10组,图案面朝下放在桌子上。孩子和家长轮流翻卡片,一次可以任意翻两张。如果翻开的两张卡片图案相同,则赢得卡片,并可以继续翻,直到翻开得两张卡片图案不一样,则轮到对方翻。赢得卡片最多的为胜者。
游戏变化:
1)用石头、剪刀、布决定谁先玩:开始时家长故意问一句谁先玩呀,孩子往往希望自己先玩。家长也装做想先玩。同时作出姿势要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。石头剪刀布的过程也要设置很多的停顿或假动作,迫使孩子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参照家长的一举一动。
2)孩子的兴致正高的时候,故意半天不动,等待孩子的眼神接触。